首页 资讯 正文

市北区:丝线飞舞,巧手织就新生活

体育正文 124 0

市北区:丝线飞舞,巧手织就新生活

市北区:丝线飞舞,巧手织就新生活

手工(shǒugōng)绳编艺术绚丽多姿、源远流长。以绳做结,以物慰心,绳结编织蕴寓(yùnyù)着各种美好的(de)祝福。绳结编织既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老技艺,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,更是民间传统艺术当中的一支瑰宝。近日,市北区(shìběiqū)洛阳路街道周口路社区“木兰就业手工作坊”里,工作室负责人(fùzérén)张玉花向记者展示了绳编艺术之美。

“线长要(yào)分毫不差,手劲要均匀,抻拉要到位,这样编出来的绳结才(cái)好看。”与普通绳结相比,张玉花使用的蜡线是(shì)一种色彩更加(gèngjiā)艳丽,编织形状更加饱满(bǎomǎn)、立体的编织技艺。一挑、一穿、一拉……一根根彩线在她手指间飞舞跳跃,不一会儿,一个饱满、立体的绳结就编好了。

“绳艺就是用线、绳编织出各种花样的生活用品或饰物。不同的绳结所采用的编织技法不同,所表达的寓意也不同。”张玉花一边忙活一边向记者介绍她(tā)工作台上摆放(bǎifàng)的一个个精美的绳艺工艺品。她说:“绳结编织过程看似简单(jiǎndān),其实十分复杂且费时,像这种手链(shǒuliàn)上一颗小小的(xiǎoxiǎode)粽子结就起码(qǐmǎ)要耗时一个小时。比较有代表性的绳结有双钱结、盘长结、如意结、曼陀罗结、双联结、同心结等等。”

现如今,张玉花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绳结编织,她在传统编织基础上不断创新编织出各种生动形象的动物、植物、花卉等,并(bìng)广泛的运用在日常手绳、项链(xiàngliàn)绳、各种挂饰、服饰上。她翻开自己的手机相册(xiàngcè),给记者(jìzhě)展示自己的作品,她说:“像这种蜡绳编织的手链、莲花款(kuǎn)车载挂件、盆景等都是爆款,很受欢迎,订单都已经排到好几个月以后(yǐhòu)了。”

“我们这边有72号玉线、蜡线等(děng)多种线材,编织过程中,我们一般会选择蜡线,因为蜡线会(làxiànhuì)更易(gēngyì)成型(chéngxíng)一些。我们编织的时候,会把股线进行不断的搓捻、打结,这样慢慢地一条手绳就完成了。”张玉花边操作边给记者介绍。

张玉花带领(dàilǐng)大家编织的(de),不仅是一条条精美的手绳(shǒushéng),更是一个个居民幸福(xìngfú)生活的梦想。自创立“木兰就业(jiùyè)手工作坊”一年多以来,张玉花每周三下午开展结绳技艺公益培训,作为社区的手工技能导师,她凭借一双巧手,将“指尖技艺”淬炼成“增收密钥”,让手工作坊焕发生机,更让居民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。

张玉花说:“对于待业在家的(de)‘宝妈’们而言,掌握一门技能如同握住开启新生活的钥匙。”教学时,她倾尽全力,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,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;每一句(yījù)讲解都深入浅出。凭借敏锐的洞察力,她总能一眼看穿学员的困惑,随即送上耐心且专业(zhuānyè)的指导。在她的精心培育下,原本毫无(háowú)经验的‘宝妈’们,很快就叩开了(le)绳艺编织(biānzhī)的大门,掌握了基础技法。

当学员们逐渐掌握编织技艺,她们又面临新的挑战——为手工作品寻觅销路(xiāolù)。在周口路社区(shèqū)的鼎力支持下(xià),经过(jīngguò)无数次沟通洽谈,终于与一家工艺品公司达成合作。“企业发包+按需生产”的模式,让“宝妈”们足不出社区,就能实现就业增收。

居民毕女士便是(biànshì)其中的受益者,每月近千元(qiānyuán)的额外收入,让她满心欢喜:“在这里学习特别(tèbié)自由,完全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。既能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当当,还能补贴家用,心里别提(biétí)多踏实了,日子(rìzi)也越过越有盼头!”如今,张玉花又将目光投向“线下生产+线上销售”的新模式,为更多人探索就业新方向。

在社区的统筹规划下,张玉花带着非遗绳艺(yíshéngyì)课堂走进楼宇、深入企业,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职场绽放光彩(guāngcǎi)。这不仅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提升技艺的机会,更为他们搭建了舒缓压力、陶冶情操的平台,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技能(jìnéng)提升的良性(liángxìng)互动。

(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姮 通讯员 胡浩东(húhàodōng))

市北区:丝线飞舞,巧手织就新生活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