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重建羌寨“好样子” 奏响振兴新“羌”调

体育正文 252 0

重建羌寨“好样子” 奏响振兴新“羌”调

重建羌寨“好样子” 奏响振兴新“羌”调

向上,攀登90余级台阶。北川石椅羌寨寨门上、树枝上、人们手上的(de)长条“羌红”,就像猎猎飘动的旗帜。这座在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凝聚国人心力(xīnlì)的羌族村寨,如今在乡村全面振兴(zhènxīng)号角中显露后劲绵长(miánzhǎng)——

2024年,地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的石椅羌寨,游客量跃上47.88万人次(wànréncì),旅游综合收入(shōurù)达(dá)6237.86万元,同比增长两成。今年增速不减(bùjiǎn),五一假期游客蜂拥而至,一房难求,截至目前旅游综合收入3559.4万元。

“好样子”背后有怎样的(de)秘诀?

“村子脚下是北川老(lǎo)县城,不远就是当时的(de)唐家山堰塞湖。‘5·12’地震(dìzhèn)损坏了我们80%的农房,以及全部的农家乐……”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回忆当初重建之难。

断断续续干了3年才打通的6.5公里村道,当时被全部震毁。“那就再来一次!”党员干部们(men)又一次带头在(zài)悬崖峭壁上劈(pī)出了新路。汇集重建家园之志,全国人民援建之力,村子的重建于2009年内陆续完成,村寨面貌为之一新(wèizhīyīxīn)。

村委会前(qián)生长了800余年的皂角树。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

村委会前生长了(le)800余年的皂角树,高达20余米,枝繁叶茂。村委会和村民们经常围坐在树下开会,讨论石椅村发展的大情(dàqíng)小事。“像这棵大树一样,只要根扎(gēnzhā)得深,地震也奈何不了。”陈爱军说。

人们把奋斗之根,深深扎进了(le)这片热土。

“98后”民宿业主邵乙桃,是(shì)第一个在村里建起现代民宿的人(rén)。“我在江苏等地当厨师,看着外面世界飞速发展,一直有回家建设(jiànshè)的冲动(chōngdòng)。”邵乙桃说,自己2021年回到村里,掏出积蓄,加上贷款凑了200余万元建民宿,仅设计就花了十几万元。

走进房间,只见落地(luòdì)玻璃窗外风景如画。房间内正对风景的,是席地的软靠,纯木的摆件。还有触感舒适的床品,淡雅隐约的香氛,可(kě)观景的浴缸……榜样(bǎngyàng)有了,十余处精心打造的民宿跟着建成,拉动了供给(gōngjǐ)升级。

“年轻人要(yào)有进取的眼光。当前文旅市场,仅靠农家乐(nóngjiālè)已经无法满足大家需求了,必须下大力气研究,掌握市场变化。”邵乙桃仍在加大投入(tóurù),还将开辟出酒吧和音乐业态,他说:“奋斗,永无止境!”

羌族被称为“云朵上的民族(mínzú)”。民宿业主陈继春把羌绣元素定制进了摆件、抱(bào)枕和床旗。有的客人喜欢,追着购买,这让她看到了商机:“将羌族传统元素和现代用品融合在一起(yìqǐ),能形成新特色。”

美丽的羌族(qiāngzú)服饰(2020年(nián)11月14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

因地势高峻(gāojùn),这里的水果格外甜香,满山的枇杷、脆李将次第成熟。这里四季都有高山蔬菜,佐以腊肉,就着大火一顿(yīdùn)爆炒,香气四溢。再泡上一杯羌山特产的“苔子茶”,看着(kànzhe)茶叶在杯中舒展,似乎泡进了山野的风景,也泡进了当地传统民俗(mínsú),让游客们大呼过瘾。

“依靠产业、务工、接待,2024年村里人均收入超过(chāoguò)8万元。村民集体入股,我们春天里刚(gāng)给村民分红。”陈爱军说。

据了解,近年来北川推动(tuīdòng)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建设,覆盖周边6镇(zhèn)1乡,探索“循环投资+全民共享”模式,2024年先行区乡村旅游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(shōurù)均增长25%以上,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.64万元(wànyuán)。

白云悠悠,羌歌阵阵。八十六岁的羌族老歌手母广元说,历史上羌族部落曾因自然灾害而四处迁徙(qiānxǐ)。“羌族没有本族文字,口耳相传的山歌里,还保留有过去迁徙的记忆。我们从重建走向振兴,日子越过(yuèguò)越好。我要把这一切编进(biānjìn)歌里,让孩子们一代一代唱下去(xiàqù)。”

这几年来,皂角树上(shùshàng)又飞来新的喜鹊(xǐquè)筑起了新巢,它也是乡村兴旺的见证者。

重建羌寨“好样子” 奏响振兴新“羌”调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